线上杠杆炒股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, 多只概念股悄然上涨!

发布日期:2024-10-11 19:01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人形机器人近期催化剂不断,资本市场上,相关概念股也是风生水起。

11月30日,永贵电器(300351.SZ)大涨12.74%,巨轮智能(002031.SZ)、晋拓股份(603211.SH)涨停10%,丰立智能(301368.SZ)涨8.7%,拓斯达(300607.SZ)涨超8%。

此外,贝斯特(300580.SZ)、绿的谐波(688017.SH)、五洲新春(603667.SH)等个股近期呈现波段式上涨,机构资金介入明显。

从概念逐步落地,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或加速

消息面,特斯拉作为机器人赛道的领军者,近期加大了人形机器人业务的招聘力度,公司已添加多个相关新职位招聘。

特斯拉执行器项目近期也来考察中国产业链,主要围绕丝杠+电机方向展开,所谓丝杠,也就是此前传言特斯拉机器人遭遇“卡脖子”的环节。

据悉,特斯拉Optimus和传统机器人不同点是,在膝盖等摆动角度不大的地方,Optimus采用了线性执行器,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力,让机器人腿部更有力量,长期站立时也可以降低腿部电机能耗。而其中就涉及到一种叫“丝杠”的零部件,其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线性运动,或者将扭矩转换成轴向反复作用力,属于一种高端的传动装置,结构较为复杂,加工难度高。

特斯拉来华考察供应链,意味着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完善、竞争力强劲,同时也表明Optimus产业化落地正在加速,马斯克此前曾透露Optimus机器人预计在11月进行行走测试。

国内方面,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7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上,中国电科21所研发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亮相。

深开鸿与乐聚机器人亦宣布,推出首款基于开源鸿蒙的KaihongOS人形机器人。深开鸿是由深圳国资委、华为和中软国际于2021年8月26日联合成立的,而华为的助力或加速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化。

人形机器人是集成AI、高端制造、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科技产业,而当前恰好是各项技术涌现的交汇点,无论是精密控制零部件方案的升级,还是GPT大模型的不断迭代,都有利于其产业化突破。

种种迹象表明,人形机器人行业“0-1”的拐点正在临近,产业破晓时刻即将到来。

工信部此前提出,到2025年,我国希望建立起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,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,实现整机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并进行批量生产,到2027年,希望我国的综合实力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。

然而,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解决高昂的成本问题是产业化的前提。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仍处于发展初期,产品普遍价格昂贵,单台动辄百万元。短期来看,人形机器人可能不是一门好生意,其应用场景尚不明确。

人形机器人目前处于烧钱阶段,研发投入巨大,无论是优必选等资本热捧的独角兽,抑或是干了几十年的波士顿动力,大家处境都差不多。

上游产业链的投资机遇

长期来看,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将不断下行,前段时间马斯克称机器人Optimus最终制造成本将低于汽车,也是一个佐证。

一旦机器人得以规模化的落地和应用,上游零部件产商将迎来“蜜月期”,业绩增长和估值水平均有望超出市场预期,其中,减速器、丝杠、空心杯电机等细分领域由于壁垒较高,更有望直接受益。

人形机器人中,由于关节和自由度更多,减速器的占比可能会更高。根据近日哈默纳科为客户提供的最新灵巧手方案,将在人形机器人的双手中使用30个微型谐波减速器,在数量上大幅超出市场预期。

此外,马斯克强调人形机器人手指的精细设计,目标是能做搭配捡起一根针和一根线,穿过针孔。这提升了在手部使用谐波减速器的概率。

国内的绿的谐波(688017.SH)专注于谐波减速器,由于其精度高、结构紧凑,在人形机器人中主要应用于小臂、大臂等上肢旋转关节。公司打破了国际品牌在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垄断,并具备成本优势,已实现批量出口。

“丝杠”环节作为人形机器人硬件端放量的短板,也正是特斯拉Optimus被卡脖子的地方,华创证券的研报曾指出,“人形机器人奇点时刻,丝杠崛起”。在该领域,国内供应链亦有涉足。

资料显示,贝斯特(300580.SZ)旗下的行星滚柱丝杠的样品,已获得国内TIER1的实力认可,后续有望获得排他性合作。这或许也是公司股价近期屡创新高的重要原因。

五洲新春(603667.SH)的T型丝杠已经交付样品,公司的行星滚柱丝杠团队已经搭建,热处理能力已获得国内TIER1客户青睐。

鼎智科技(873593.BJ)亦具备滚动丝杠自主设计能力,公司线性执行器市占率全球第二,有望打入下游机器人产商的核心供应链。

电机,被称为“机器人的心脏”,尤其是空心杯电机,具备体积小、功率密度高、可控性高、噪音小、散热效果好等优点,契合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需求。

鸣志电器(603728.SH)是该赛道的龙头,公司的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产品的营收占比超过80%,其中就包括空心杯电机。网传公司曾收到特斯拉关于空心杯电机送样测试反馈,或将为特斯人形机器人供货。

公司在互动平台还表示,长期以来公司与华为保持着广泛且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。公司子公司安浦鸣志、瑞士Tmotion、鸣志派博思深度布局移动机器人行业,业务覆盖商用移动机器人、AGV、AMR等。

结语——

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计算机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后的“颠覆性产品”,地位可见一斑。

当然了,一台人形机器人落地,需要的零部件还有很多,包括伺服系统、传感器等等,供应链较为复杂,其中不少环节都是海外巨头占据主导地位,某种程度上,这也意味着国产替代的机遇。随着其产业化的进程,国内相关零部件产商有望分得一杯羹,迎来自身发展的快车道。

本文源自:财华网线上杠杆炒股